一、学科优势与方向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拥有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在建设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硕士生导师16名,并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高校聘请了10余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硕导,从中国联通等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行业导师10余名。学院建有11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体系。
在学科方向上形成了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教育、应用数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人工智能、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科研团队和特色研究方向。
二、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
近年来,学院围绕基础教育、智慧工农业、智慧教育等领域,瞄准先进计算、计算机视觉、智能系统、工业物联网、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协同攻关、成果丰硕。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软件著作权100余件,制定地方、行业标准等5项。承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横向项目3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一亿元。
三、专业培养特色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经过多年努力发展,构建了“项目驱动,做中学”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学与应用数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首批“优师专项”计划专业、在省内首批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和人工智能参加贵州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均获省第一名;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
在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以多年的本科生培养经验为基础,2018年以来,联合兄弟院校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构建“学科素养奠基+教学能力进阶+教育创新赋能”三维融合培养体系,获贵州省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为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程体系
在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通过“数学概念解构—教学策略建构—课堂实践验证—教育技术赋能”四阶递进式课程模块,强化数学逻辑思维与教学转化能力的双重锻造;创新“双循环驱动”培养机制,实施“高校导师+一线名师”双导师制;围绕数学课堂诊断、学习认知分析等主题开展“浸润式”跟岗研习,构建“教学研创一体化”实践体系;形成“课程学习奠基—实践反思提质—科研创新突破”的螺旋上升培养路径,确保毕业生兼具扎实的数学学科功底、前沿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研创新能力。
五、培养环境与资源
学院建有贵州省人工智能与类脑计算全省重点实验室、省级一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贵州省教育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数学院士工作站(张景中院士)、院士工作站(郭柏灵院士)、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服务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基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实验室16个,总面积4200平方米,各类设施完备,条件优良。学院与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共建多个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
学院重视通过广泛的国内外交流合作,促进育人质量提升,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开拓硕士生视野,聘请知名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多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兼职硕士生导师,拓展硕士生联培联育渠道。